秸秆饲料化利用呈现新的发展态势
2024- 07- 01 09: 32: 56 来源: 中国畜牧兽医报 浏览次数: 字体:[ ]
分享


  秸秆作为饲料,古已有之,不是什么新鲜事。近几十年来,随着化石能源的使用,各种新材料的出现,秸秆在农村作为炊事燃料、建筑家居等方面的用途逐步减少,但作为饲料利用的空间反而越来越广,发展蓬勃。吉林、安徽、浙江等地都陆续提出大力实施“秸秆变肉”工程,秸秆饲料化利用出现了新的发展特点。
  秸秆是草食动物的必备口粮。我国是牛羊等草食动物养殖大国。2022年末,我国牲畜饲养数量为肉牛8454.1万头,奶牛1160.1万头、羊32627.3万头、马366.7万头、驴173.5万头、骡48.8万头、骆驼54.1万头,需要大量粗饲料,而且随着舍饲半舍饲比例增加,对粗饲料的需求呈现上升势头。牛羊等草食反刍动物不同于单胃动物的最大特点,在于拥有消化功能强大的瘤胃,能够消化利用粗饲料中的木质纤维素获取能量。秸秆中的纤维对牛羊来说好处多多,除了提供能量外,可以刺激反刍和唾液分泌,维持瘤胃pH值的稳定,防止反刍动物酸中毒,还有利于瘤胃微生物的增殖,从而保证瘤胃微生物的正常活动,提高微生物菌体蛋白的含量。秸秆中含有的大量可利用纤维、粗蛋白等营养物质,是牛羊等草食动物良好的粗饲料资源。比如玉米秸秆,中性洗涤纤维含量69.1%—82.5%,酸性洗涤纤维含量37.2%—47.1%,粗蛋白含量4.9%—8.7%,粗脂肪含量1.4%—1.7%,都是牛羊不可或缺的“五谷杂粮”,如果经过科学的技术加工,提高其营养品质,有的已经成为替代优质饲草成为草食动物的“主粮”。
  秸秆饲料需求缺口较大。对比我国巨大的食草动物养殖量,秸秆饲料仍有不小的缺口。按照2022年的草食动物养殖存栏量测算,每年秸秆饲喂量为2.2亿吨,考虑饲喂过程中剩余和废弃的部分,全年草食动物秸秆的需求量约为3.2亿吨。而目前秸秆饲料化利用的总量在1.51亿吨,尚存在1.7亿吨的差距。如果将肉羊3.36亿头的年出栏量考虑在内,全年草食动物秸秆的需求量将达到4亿吨,秸秆饲料的缺口将达到2.5亿吨。同时,近年来我国优质饲料原料供给不足,进口饲料原料价格节节攀升,豆粕价格最高曾接近5000元/吨,玉米价格从低于2000元/吨提高到突破3000元/吨,美国进口苜蓿到场价达到3300—3700元/吨。
  秸秆利用技术发展较快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国家曾经提出开发秸秆资源发展农区草食家畜的意见,在河南、山东、安徽、河北、四川等省通过推广秸秆青贮、氨化等技术,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。这一阶段的政策大大推动秸秆饲料化利用,也大致奠定了我们肉牛肉羊养殖的优势格局。但是当时主要利用的技术就是传统的青贮、氨化、碱化等,技术比较简单。近年来,随着秸秆饲料化利用效益越来越好,越来越多的先进装备和技术开始进入秸秆饲料化利用领域。在田间收集打包机械方面,出现了适应不同生产条件的搂草机、打包机,大大提高了田间收集效率;在粉碎揉丝打包方面,引进了大量优质牧草加工的设备和工艺,提升了加工质量,延伸了运输距离;在发酵工艺方面,从以前简单的物理、化学方法发展到物理—化学—生物方法联用,特别是菌、酶等技术的应用,进一步提高了秸秆黄贮饲料品质;在末端产品方面,现在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,通过添加不同营养成分加工成适应不同畜种的不同规格饲料。
  秸秆市场化利用模式多样。由于秸秆饲料需求旺盛,市场前景好,近年来各地探索出多种多样的市场化利用模式。拉伸膜裹大包加工,这种方式将离田后的秸秆除杂粉碎后,采用大型拉伸膜裹包机械进行压实裹包发酵后利用。这种方式的好处是,裹包质量好、紧实度高,容易堆放,对储存场地要求不高,随用随打开,比较方便。缺点是一次性投入高,加工出的产品含水量高,不适宜长途运输。拉伸膜裹小包加工,这种方式利用技术类似于裹大包,但裹包质量和紧实度不如大型机械,适应于农户小规模加工、区域内中小养殖场较多的场景。秸秆揉丝打包加工,这种方式主要借鉴优质牧草的加工和打包工艺,将优质秸秆(主要是小麦秸秆)进行除尘、切碎、揉丝后打成大方包和套袋小方包。加工后的秸秆包外观整齐漂亮,商品品质好,适宜长途运输,目前跨区域运输的饲用秸秆大多采用这种方式。安徽的很多小麦秸秆在采用这种加工技术后,已经能够运输到宁夏、甘肃、新疆等地,打破了“百里不运草”的传统认知。秸秆颗粒饲料加工,将经过复合发酵处理的秸秆进行营养配方后机械造粒,加工成颗粒饲料,制粒过程中加热和加压能够促进淀粉糊化,增加瘤胃潜在的发酵。这种方式加工的秸秆饲料营养全面,可适应不同畜种不同阶段的养殖需求,产品也适合长距离运输,但成本和技术要求高。
  用好秸秆饲料化,充分利用秸秆过腹还田,实行农牧结合,形成节粮型畜牧业结构,可以节约饲料用粮,缓解粮食供需矛盾,还可以较大幅度增加牛、羊肉产量,丰富菜篮子市场,改善人民群众的膳食结构,同时提高了秸秆资源的利用率,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
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正高级农艺师,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徐志宇

" class="hidden">走秀网